VC马的微博梗是什么?搞钱圈子的"黑话"到底藏着啥?
最近我刷微博总能看到"VC马"这个词,一开始还以为是哪个游戏主播的代号,结果点进去一看,全是创投圈的人在玩梗。朋友说这是今年最火的行业黑话,"VC马"其实就是"Venture Capital马"的缩写,专门用来调侃那些"嘴上说着投资未来,实际天天在群里发土味表情包"的风险投资人。
这事儿得从去年某个创投大佬的微博说起。听说有位投资人发了个朋友圈,配图是他在某高端论坛发言的照片,结果评论区突然有人留言:"马总,您这PPT第三页的饼画得比我家门口煎饼摊还圆啊!" 后来这句话被截图转到微博,配上"VC马"的标签,直接炸出一堆创投圈的"互联网嘴替"。说白了,就是大家用这个梗吐槽行业里那些"理想主义PPT"和"现实骨感业绩"之间的魔幻差距。
比如我关注的某个科技博主就提到过,有家做元宇宙的公司路演时说"三年内用户破亿",结果半年后公众号推文阅读量才200多,评论区还有人问:"你们这元宇宙能帮我抢周杰伦演唱会门票不?" 这种例子多了,网友就开始玩梗:"VC马的尽头是PPT,PPT的尽头是Excel表,Excel表的尽头是老板撤回的微信语音"。
不过我发现这梗能火起来,还有个重要原因——它完美戳中了打工人对"职场黑话"的怨念。之前有人整理过《创投圈装X词汇大全》,什么"底层逻辑拆解"、"深度赋能生态",现在配上"VC马"三个字,立刻变成段子素材。就像前阵子流行的"互联网大厂黑话生成器",输入"项目延期"就能自动生成"我们在同步拉通颗粒度,争取在Q3闭环现有场景"。
有个挺有意思的事,我朋友在创投公司实习,说他们内部群现在发消息都得带"VC马"表情包。上周CEO在群里说"大家要提升认知水位",底下齐刷刷回复"马已喝水.jpg",结果第二天晨会真有人带了个巨型水杯来开会。这种自嘲文化反而让圈外人觉得,原来搞风投的也不全是西装革履谈几个亿生意的大佬。
当然也有人觉得这梗太刻薄。之前某位投资人被扒出五年前说"绝不投奶茶店",结果今年悄悄投了三个连锁品牌,微博评论区直接变成大型玩梗现场:"马老师,您这波是战略性撤回还是战术性真香啊?" 不过说实话,我倒觉得这种梗就像职场版的"废话文学",用幽默感化解了行业内外信息不对称的尴尬。
至于为什么叫"VC马"而不是"VC牛"或者"VC羊",江湖传言是因为某位姓马的投资人特别喜欢用"马上安排"当口头禅。不过这事真假难辨,就像你永远不知道创投圈的PPT里,那个"即将接入的头部资源"到底是腾讯还是村头小卖部。